WFU

2017/04/10

健檢前,一口水都不能喝?

作者:許君豪醫師(職業醫學科)



「不好意思,能不能讓我插隊,先幫我抽血?」在人滿為患的醫院健檢中心抽血櫃檯,一位男士正對醫療人員哀求著。

「怎麼了?」醫療人員問。

「健檢通知單上說,昨天晚上十二點以後就不能喝水。我好渴……」

在面對過數萬名健檢來診者的經驗裡,我碰過不少上述狀況。如果您或您的朋友也曾在健檢抽血前覺得很渴,又苦於不能喝水,這篇文章,就是為您而寫的。

【註 1】
1. 即使檢查前能喝水,也建議喝少量、不致口渴就好,而避免大量喝水,除非您的醫療人員指示您這麼做(某些檢查前需大量飲水)。

2. 本文列舉的各種檢查前「能不能喝水」,指的是通常的情形,並非適用所有狀況。特定檢查前能否喝水,請務必以您的醫療人員指示為準。


「一般健檢」可以喝水


依據《勞工健康保護規則》,雇主必須定期為所有在職員工安排的健檢項目有:

1. 病史、身高、體重、腰圍、視力、辨色力、聽力、血壓、其他身體檢查。
2. 胸部 X 光攝影
3. 尿蛋白、尿潛血
4. 血色素、白血球數
5. 血糖、肝指數 ALT、腎指數 creatinine、膽固醇、三酸甘油酯、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、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

在接受這些檢查之前,可以正常喝水


其他項目,大多也能喝水


除了上述檢查之外,絕大部分其他健康檢查項目之前,也能少量喝水,例如:

1. 心電圖肺活量各種 X 光攝影檢查 
2. 電腦斷層 (CT)、磁振造影 (MRI)、正子掃描 (PET)
3. 糞便尿液
4. 絕大部分抽血項目:
包括一般血液生化、腫瘤指標、肝炎抗原抗體、甲狀腺功能、...... 等。

5. 超音波
軟組織、甲狀腺、乳房、心臟、腹部超音波檢查,通常可以少量喝水。腎臟泌尿系統超音波、婦科下腹部超音波檢查,甚至常為了能更看清楚器官組織,而要求受檢者在檢查前某個時段多喝水(漲尿)。

延伸閱讀
● 體檢、健檢費,誰付?(勞工 or 雇主)
● 體檢「辨色力」異常,愛注意!


可是,健檢通知單說 ……?


然而,許多健檢通知單上提到「健檢前一天晚間 12 點後禁食禁喝水。」或類似建議。在知道「絕大部分項目健檢前,都可以少量喝水」之後,我們一起來看看,健檢前「禁止喝水」的可能原因有哪些?主要有三點:

1. 稀釋血液成分濃度
2. 增加意外風險
3. 不利檢查進行


【理由一】稀釋血液成分濃度



adapted from《Guyton and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》13e. 2016.


的確,理論上喝水會造成血液成分濃度下降,包括血糖、膽固醇、三酸甘油酯、ALT、creatinine、白血球、血紅素、……等。然而,它們會下降多少呢?

以一個 70 公斤重的人為例,全身的水約有 42 公升。這些水分布於:(估計值)

(1) 血漿:3 公升
(2) 組織液:11 公升
(3) 細胞內:28 公升

【註 2】請注意,血管內血液的水,約有 45 % 存在血球裡(屬於「細胞內」的水),另外的 55% 存在血漿裡。

以上面這個例子來看,喝下半杯馬克杯的水(約 200 毫升),會使得血液成分濃度稀釋多少呢?(假設瞬間達成平衡。實際情況並非如此。請見下文說明。)

200 / 42,200 = 0.47%

還不到 0.5%,也就是不到兩百分之一啊,各位。這還是用 200 毫升算喔。如果只喝一兩小口,影響就更小了。所以,只因為擔心「血液被稀釋」而禁止人們在接受健檢抽血前喝水,是不合理的。

或許有朋友會想到:「可是喝進去的水不可能一下子就在全身各處達到平衡啊!為什麼不是除以血漿的體積 3 公升呢?」

其實,由於以下三個原因,使得喝水之後抽血測得的血液中成份濃度變化,非但不應除以血漿體積 3 公升,甚至比上面的數字(除以全身水體積 42 公升)還小得多

【註 3】為求數字簡潔,上面這兩句話的 3.2、42.2 分別用 3、42 替代。

A. 喝進去的水,在腸胃道並非立刻全部吸收

因為吸收需要時間,所以喝進去的水並非「突然全部進到血管內,再慢慢分布到全身各處。」所以,假如您認為喝進去的水直接全算到血漿頭上才正確,也就是血漿成分濃度變化是 200 / 3,200,那會離生理上的實際狀況很遠。

人體有強大的恆定 (homeostasis) 機制。外來因素造成血液成分的輕微變化,身體都會自動用其他方式彌補、維持平衡。不然,您如果在激烈運動、流汗之後快速喝進 1,000 毫升的水,而血漿成分濃度變化是 1,000 / 4,000 = 25% 的話,那麼,在喝下這 1,000 毫升的水之後,您已經死了

B. 從喝水到抽血,水分經過長長路徑,且已循環多次

水從喝進去到在「手臂靜脈」抽血,經過的路徑依序是:
 a. 喝水 → 腸胃道微血管 → 腸胃道靜脈
 b. 肝門靜脈 → 肝臟 → 肝靜脈
 c. 下腔靜脈(與其他靜脈血混合) → 右心房 → 右心室
 d. 肺動脈 → 肺部微血管 → 肺靜脈
 e. 左心房 → 左心室 → 主動脈
 f. 上肢動脈 → 微血管、組織(許多水匯入淋巴系統) → 上肢靜脈 → 抽血

光是「從水被腸胃吸收,到抽取手臂靜脈血」走一圈,就經歷了很長的路徑,其中有許多匯流、分流、滲透。更何況,從喝水到抽血的這段數分鐘到數小時的空檔,全身的血液早就循環很多次了。一般人心臟每分鐘打出的血量可有 4-8 公升之多呢!

C. 多餘的水會隨尿液排出

請再看一次人體水份的分布圖。您可能有個疑問:如果短時間內從圖的右上方「攝入」大量水分,即使體內總水量很大,體內成分的濃度還是會被明顯稀釋吧?

要回答這個問題不難。請想想看,在您沒因激烈運動而流汗等原因大量流失水分的情況下,若快速喝下一公升的水,會怎麼樣?

答對了!您很快就得跑廁所。如同上面說的,人體有很強的恆定機制,體內成份的濃度不容易劇烈變化。身體一旦偵測到過量的水分,會立刻讓這些水分經由泌尿系統排出。這標示在水份分布圖的左上角。

再看一次這個段落的結論:
只因為擔心「血液被稀釋」而禁止人們在接受健檢抽血前喝水,是不合理的。

既然喝少量水對身體水分平衡的影響很小,那健檢前「喝水」可能造成的影響,幾乎只剩下「水留在腸胃道」「水跑到膀胱」這兩件事了。水留在腸胃道、跑到膀胱,可能造成什麼問題呢?主要有「意外」跟「不利檢查進行」兩類:


【理由二】增加意外風險


最常見的意外是「嗆到」,在這裡指的是水從腸胃道被嘔出來而意外進到喉部、氣管/支氣管、肺部。在「嗆到」的風險較高的檢查前,應盡量避免喝水,例如:

1. 支氣管鏡
2. 胃鏡(上消化道內視鏡)
3. 需要全身麻醉或上呼吸道局部麻醉的檢查
4. 受檢者本身有疾病,容易嗆到


【理由三】不利檢查進行


水留在腸胃道、跑到膀胱,主要可能影響跟腸胃道、泌尿道有關的檢查順利進行,例如:

1. 視野中的水,影響檢查準確性
(水留在腸胃道)
例如:胃鏡、大腸鏡、乙狀結腸鏡。

2. 檢查費時久,過程中想上廁所
(水跑到膀胱)
例如:胃鏡、大腸鏡、乙狀結腸鏡、超音波、磁振造影。


結論


1. 在絕大部分健康檢查前,喝一兩口水都沒問題。但應避免大量喝水,除非您的醫療人員指示您這麼做(某些檢查前需大量飲水)。

2. 以「喝少量水就會明顯稀釋血液成份濃度」為理由而禁止受檢者喝水,是不合理的。

3. 喝水對檢查造成的風險主要有三:嗆到、檢查中想上廁所、內視鏡視野不清/準確性下降。若檢查有這三個因素之一,醫療人員對您喝水的限制會較嚴格。

4. 本文說明的是基本原則。特定檢查前能否喝水,請務必以您的醫療人員指示為準。


延伸閱讀


● 健檢「紅字」的標準,是怎麼訂出來的?
● 身為勞工的你,若違反這些,可能遭罰 3000 元!
● 膽固醇:人體類固醇之母


Android台灣話


關於作者